從建築開始改變世界 綠建築引領永續生活

分享:
瀏覽數 :  11

[房地王]

隨著全球氣候危機加劇,建築業面臨節能減碳的重大轉型壓力。永續發展模式促使建築必須兼顧舒適性、健康性與環境保護,透過節能設計、資源循環與生態融入,綠建築已不再是選項,而是新建案的重要指標。

全球趨勢 綠建築成為城市韌性關鍵
在國際間,綠建築早已成為城市韌性與企業 ESG 評量的重要依據。各國紛紛立法、強化能效標準,推動建築朝向低碳與高效能發展。台灣也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推動下,規劃於 2025 年底前強制所有新建案須達「建築能效一級」以上才能動工,其中 EEWH 綠建築認證及能效評級將成為關鍵。

為何人們對綠建築有興趣?
1.     環境責任與永續意識:住戶與消費者重視減碳、健康與舒適的生活環境。
2.     政策與容積獎勵:綠建築標章往往帶來容積獎勵,吸引建商投入。
3.     長期成本效益:高能效設計雖有初期成本,但能降低日常開銷與碳足跡。

綠建築的優勢
節能減碳:有效降低能源消耗,助力 2050 淨零排放。
省水省電:長期節省水電支出,創造實際效益。
健康舒適:提升空氣品質、隔音與採光,改善居住體驗。 
提升建築價值:順應淨零轉型趨勢,價值日益凸顯。

台灣綠建築評估與實例
台灣的 EEWH 綠建築標章,設有鑽石、黃金、銀級等評定標準,涵蓋九大指標,其中「日常節能」與「水資源」為必備。近期代表性建案包括桃園「深耕 13」近零碳住宅、台中七期「台灣之鑽」國際級綠商辦,以及「陸府續森」打造的高綠覆率健康宅,皆為市場焦點。(建案收錄至2025/8/27)

消費者選購綠建築應注意
1.     認證級別:確認綠建築標章或建築能效評級。
2.     設計與設備:被動式節能、Low-E 玻璃、遮陽與自然通風配置。
3.     維運成本:了解冷氣、照明與水資源系統的能效。
4.     開發商與法令:建商是否符合法規並確保標章有效性。
5.     周邊環境:建築是否與綠地、公園、交通生態相互融合。

綠建築不僅是政策推動下的趨勢,更是人類面對氣候挑戰與永續生活的共同解方。隨著技術進步與市場意識抬頭,綠建築逐漸成為新建案的核心價值,不僅能降低能耗、提升居住品質,更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。未來,綠建築將成為全民實踐永續生活的重要基礎,唯有從建築開始,才能真正邁向淨零碳排的永續未來。

 

 

關於記者

相關文章: